3
2
1
专题讲座
复旦大学EMBA人文商道讲堂
添加时间:2018/8/20 16:29:04 来源:复旦研修网编 点击数:

 

复旦大学EMBA人文商道讲堂
改革开放四十年,随着新中国创富一代集中步入退休阶段,家族企业和财富的传承已成为迫在眉睫的议题。财富传承的背后,更为深刻、也更为复杂的是文化的代际传递。如何让后代活得更成功、更有意义?如何避免优越的环境对孩子成长带来反作用?对于这些问题,中国的古人早已有过精辟、深刻且系统的论述。这些论述,包含着关于人之存在的哲学思考,也是洞明世事之后的经验之谈。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傅杰
在浩如烟海的古书中,《颜氏家训》和《曾国藩家书》是关于家教、家训这一主题的精华之作,值得每一个人好好研读。这两本书能够起到的作用,不光是在教育问题上,也可以作为自己的人生镜鉴,时刻反思和修正言行。
8月10日,“君子之道”复旦大学EMBA人文商道讲堂邀请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傅杰,分享“从《颜氏家训》到《曾国藩家书》——中国古代的家教”。以下为根据速记整理的主要内容。
有所敬畏的家训文化
“太阳底下无新鲜事”,讨论父子、家族的问题,中国古文献中的相关文字很多。中国的家训文化非常丰富。一谈到家训,大家都会从周公谈起。《诫伯禽书》是著录在儒家经典《尚书》里最早的家训。诸葛亮的《诫子书》也非常有名,其中的“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已经成为经典名句。
家训文献,讲父子情深、家族光荣,这是东西方都有的,并非中国特有。而中国是一个受儒家文化影响的国家。儒家文化的中心就是“孝”。中国人的“孝”不只是伦理规范,更是政治道德守则。在家是孝子,在外是忠臣。你只有从小服从你爸爸、哥哥,到了社会上才会主动服从帝王、领导。因此,中国儒家有十三部经书,皇帝亲自作注的不是《周易》、《论语》,而是《孝经》。因为“孝”太有必要了。经过了这么多年的革命,中国现在除了红二代、富二代,没有传统意义上的贵族,传统的概念也都没了。古人一直有光宗耀祖的信念,现在的人也淡化了这种想法,甚至没有这个概念了。现在的学生出人头地了,如果有孝心,让爸爸爷爷过得好一点。但你跟他讲光宗耀祖,这种概念他完全没了。
 
所以中国古人有一些东西至少还是能够钳制人的。如果你是一个名门之后,那么死后会想到如何面对父母。彻底的唯物主义者是无所畏惧的,但如果一个人有所敬畏,这样才会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地努力。
 
家教之书,首推《颜氏家训》
在中国古代所有家训中,首推颜之推的《颜氏家训》。这是我们可以人手一册,经常看的一本书。颜之推是把家训当成传世之作来写的,他为之投入了二十年光阴,把他一生的人生经验和学问心得都写进去了。我们看到的其他古代家训,可能在某些具体的地方会超过颜之推,但在总体水平上,内容往往不如他深细,文字往往不如他漂亮。如果熟读《颜氏家训》,再读其他家训就多少会有些重复感。
 
颜之推生于531年,卒年不详,生活在南北朝至隋朝年间,大概活了60岁左右。他一生在四朝为官,叹息“三为亡国之人”。颜之推生于士族家庭,自小家教很严,博览群书,文笔很不错,但父母在他9岁时就去世了。19岁,他得梁王赏识,被封为官,21岁成了俘虏。因为朝代更迭,他一生颠沛流离,也阅尽人世艰难,看到了很多一般人看不到的情形。他把这一生的感悟全都写到了家训当中。
 
《颜氏家训》是分篇目的,其中有一篇特别有名的叫“勉学”,就是勉励人好好学习,年幼不失良机,年老不放弃学习。还有就是“慕贤”,就是鼓励人要和优秀的人交朋友。“是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墨子悲於染丝,是之谓矣,君子必慎交游焉。”意思是说和善人在一起,如同进入养育芝兰的花房,时间一久自然就芬芳;若是和恶人在一起,如同进入卖鲍鱼的店铺,时间一久自然就腥臭。墨子看到染丝的情况,感叹丝染在什么颜色里就会变成什么颜色。所以君子在交友方面必须谨慎。
 
今天的人都十分讲究胎教,其实这并不是舶来品,颜之推在书里就写到,古代圣王就讲究胎教。母亲怀孕三个月就要搬到其他宫殿,远离嘈杂和纷争。生下来不久,能领会大人的喜怒,就要开始教育他。下面两句话说得也很好:“父母威严而有慈爱,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意思就是,父母要威严,但内心要是慈爱的。不是你今天被领导训了,回去把儿子打一顿,这是迁怒。但颜之推认为,当时父母其实很少能够做到这样。现在很多父母往往是“无教而有爱”,而且是溺爱,让孩子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宜诫翻(编者注:通“反”,下同)奖,应诃翻笑”,就是应该训诫的时候反而奖励,应该指责的时候反而嬉笑,做了错事,你还为他的聪明机灵感到高兴。这样的教育,造成的后果非常严重。等到孩子大了,你要把从小养成的习惯改过来,几乎不可能了,颜之推说到那时候你再改变做法,你打死他也没用了,反而徒增憎恨。
 
颜之推对家教的叙述非常实际。比如,他强调,人应该有一技之长,不能依靠父母和国家,最靠得住的只有自己的努力。他也指出,为人要俭朴,但不能吝啬、奢侈。看到别人陷于苦难应该帮助,但不能过分奢侈讲究排场。在这方面,尺度的把握很重要。
 
《曾国藩家书》中的人生智慧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权位显赫、作用极大、很有影响的人物,又是一个复杂的人物。从政治层面讲,曾国藩被毛泽东崇拜、被蒋介石崇拜,从学术层面讲,又被梁启超崇拜。但是不少人认为曾国藩的天赋是不高的,他完全是靠对自己严格要求,天天反省自己,天天约束自己,一步一步走过来的。他天天记日记,给很多人写信,留下来那么多文集。
 
《曾国藩家书》是最为大众所知的一本。以前把他主要给弟弟们的信编为《家书》,给儿子的信编为《家训》,后来又合编在一起总称《家书》的。曾国藩有和颜之推一脉相承的地方,那就是强调人要有本领,有基本的生存技能,只有把本领学到手,不管干哪一行,都可以立于不败之地。最糟糕的状态就是,只有一个虚名,实际上什么都不会。这样的话,遇到时局不好的时候,就养活不了自己了。从颜之推到曾国藩,他们都对后代有这样的担忧。
 
曾国藩认为,官宦人家的孩子,因为条件比一般家庭好,所以就没有吃苦精神了。“不复以读书立身为事”,这样的话,一个人的品格和事业都不会更上一层楼了。曾国藩也很重视对弟弟们的管教。他在信中写道:“人多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曾国藩这还真不是漂亮话,官做到这个份上,就和企业做到一定程度一样,已经不是为了自己和家庭,他们有自己的责任和痛苦。曾国藩在家书中时常流露这样的想法:如果不是时局那么动荡,又出来做了官,他宁愿天天读书,天天写书。但到了他那个地步,已经不可能抽身退出了。
 
曾国藩也用过古人的话:“凡仕宦之家,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他为官多年,从来不敢沾染奢靡的习惯,不敢贪图享乐,始终俭朴勤勉。他在日理万机之余,还写信给儿子们,给他们非常细致的告诫,比如,要求他们要每天早起,要不间断地写字。甚至具体到写字用什么字帖,应该如何入手。
 
曾国藩洞明世事,活得很辛苦。他曾经和他的九弟谈话,说,“为人子者,若使父母见得我好些,谓诸兄弟俱不如我,这便是不孝”。也就是说,他不光要自己优秀,还要让弟弟们和他一样优秀。如果他一枝独秀,让父母觉得他比弟弟们都强,那就是不孝了。因为一旦父母心中有了贤愚之分,族人当中有了贵贱之分,就会用心机,就会讨好,这样兄弟之间也会产生嫌隙。他不能因为自己的好名声,而使得弟弟们得到坏名声。如果大家都存有此心,就永远不会有兄弟之间的矛盾。这种境界是在太高,用心也实在太细腻,但又不空,都是落在实处的。
 
曾国藩权倾天下,学问又非常好。但他到老年,依然时常反省自己的不足,觉得自己全无本领,凡是都可见他人有几分优点。他说过这样一句话:“大约以能立能达为体,以不怨不尤为用。立者,发奋自强站得住也;达者,办事圆融行得通也。”曾国藩身处险恶的政治环境,清朝是满洲人的政权,太平天国又闹得轰轰烈烈,各地军阀还有矛盾。在这样的情况下,曾国藩屹立不倒,确实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尽管如此,他依然时时反省自己,看到别人的优点。从《曾国藩家书》中,我们可以看到日理万机的人是如何教育子女的。这种精神和具体方式在现在应该都还不过时。
复旦大学金融总裁班|EMBA研修班|复旦工商管理MBA班|房地产总裁培训班|复旦大学总裁班常年招生
上海市杨浦区邯郸路220号 E-mail:fudan.mba@163.com 招生热线:021-33511084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