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时间:2017/4/5 12:05:06 来源:复旦研修网编 点击数:
复旦大学EMBA人文复旦2017首讲: 丝绸之路主宰人类过去,一带一路决定世界未来 | 新闻眼
3月30日,复旦大学EMBA人文复旦讲座迎来了两位当今世界重量级的历史学者,一位是年轻有为的英国历史学家、牛津大学拜占庭研究中心主任、全球畅销书《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的作者彼得·弗兰科潘,一位是中国著名人文学者、复旦大学资深教授、全国政协常委葛剑雄。这两位学者围绕“从丝绸之路到一带一路”主题,分别从中国和西方两种视角作了深入的演讲,并就丝绸之路的历史和一带一路的建设进行了精彩对话。
本次活动由复旦大学EMBA项目和读客图书联合主办,沃尔沃汽车和诺亚财富分别提供品牌赞助和协办支持,来自全国各地约400多位政商学领域的听众到场聆听演讲。活动吸引了 CCTV、新华社、澎湃新闻等十多家媒体现场采访报道,腾讯视频等网络频道还对嘉宾演讲进行同步直播。
活动伊始,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殷志文副院长首先代表主办方致辞。他认为,本次活动的成功举办得益于合作伙伴的大力支持,这体现的不仅是一种开放、合作、共享的时代精神,也彰显了一所百年名校深厚人文底蕴的独特魅力。
今年正值复旦商科成立100周年、复旦EMBA创办15周年。2017年5月,中国将在北京主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为解决当前世界和区域经济面临的问题寻找方案,为实现联动式发展注入新能量。在这样一个承前启后的时间节点,面对这样一个中外关注的重大课题,期待本次人文复旦新年首讲能给各界带来更充分的交流,引发更多的争鸣和思辨。
丝绸之路主宰人类的过去,
也必将决定世界未来
彼得·弗兰科潘教授以名为《丝绸之路的前世今生》的主题演讲拉开了讲座的序幕。彼得·弗兰科潘教授是英国著名的中东、中亚、俄罗斯和拜占庭研究学者,他还掌管着一系列在英国、法国、克罗地亚、荷兰等地的家族企业,是威灵顿公学的董事。他的新作《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在2015年横扫了英美各大非虚构榜单,2016年在中国出版后,中译本立刻引发各界热议。
在今天的主题演讲中,彼得·弗兰科潘教授颠覆性地指出,丝绸之路远非人们通常认为的贸易通道,事实上,人类世界的过去、现在与未来,都与丝绸之路息息相关。丝绸之路始终都是世界运转的轴心。
以宗教为例。世界上主要宗教都发源于丝绸之路,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和印度教在这里相互碰撞。现在全世界的人都在担心宗教极端主义,但只要看看丝绸之路的历史,很容易就能明白本是同根生的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为何会产生分歧,近几十年美国的介入又与恐怖主义的滋生和中东地区的混乱有何联系。
因此,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对于理解当今世界、理解人类未来发展的方向都至关重要。如今有一些大国在反对全球化浪潮,但透过历史我们能够发现,全球化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物,两千多年前丝绸之路就已经将整个人类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中亚大草原上发生的事情可以在北非感同身受,巴格达发生的事件可以在斯堪的纳维亚找到回响,美洲的新发现会影响中国产品的价格……。历史上的全球化和当今的全球化唯一的不同只是速度而已。
中国比大多数国家都更愿意去了解其远邦近邻的历史,并从历史中汲取教训。这也是为什么中国要以历史上的丝绸之路为模板打造 “一带一路”的原因。中国的年轻人要把握住“一带一路”政策所带来的机遇。纵观丝绸之路的发展史,稳定的政治社会环境是其发展的根本,顺势而为的灵活变通则是贸易、文化和宗教得以成功互融的必要手段。
当今,新的丝绸之路是通过能源进行链接。军事冲突、恐怖主义、能源危机、水资源的枯竭邓都对“一带一路”的实施构成威胁。我们必须要清醒地认识到:安全之后才有繁荣,繁荣之后才有壮大,壮大之后才有自信,自信之后才会有宽容。所以,确保世界的安全稳定是“一带一路”战略成功实施的根本。
摆脱历史的自娱自乐,
从世界视角看丝绸之路
作为一名杰出的历史地理研究学者,葛剑雄教授在他的主题演讲 “丝绸之路与‘一带一路’”中指出,今天中国人谈论“一带一路”时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容易陷入历史的自娱自乐。
虽然“一带一路”即“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概念都来源于历史上的丝绸之路,但我们必须知道,历史上的丝绸之路不是中国人主动开通的,它的开通、保存、发展的动力都来自外界。今天我们在丝绸之路上考察,特别在那些沙漠戈壁,经常可以看到累累的白骨,多少人就死在这条路上,这样一种冒险一定要在强劲的物质利益的驱使下才有可能。
古代中国缺乏“世界观”,历来只有一个天下的观念,都认为自己处在“天下之中”。另一方面,由于中国的农业社会在黄河流域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地理环境,非常适合早期的开发,比如像西汉的时候人口最高就是四五千万,集中在这里足够养活自己,所以对外界是没有需求的。我们必须客观地了解丝绸之路对当时的世界究竟有什么作用,而不是仅仅局限于中国历史的视野。
比如在新疆的一些古墓中间,人们就发现了2000多年前的欧洲白种人的尸体,这证明欧洲的白种人以及其他种族通过丝绸之路到达新疆的时间,要比中国的汉人还要早。因为古代中国官方自古就不重视商业贸易,在丝绸之路上,精明的商人基本上都是来自于今天的新疆、中亚、波斯、阿拉伯的商人。即便在被我们称为海外贸易发达的唐宋时期,也多是“胡商”到中国来。古代中国很少自发组织贸易,是没有外贸的概念的。
因此,今天中国打造“一带一路”,千万不能以为丝绸之路是我们自己的遗产。丝绸之路的历史对我们来讲更多是教训,而不是经验。
中国现今实施的“一带一路”战略并非是要进行文化输出,而是提倡文化互鉴。就如费孝通教授所提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不同的文化自由发展,各展风姿,并尊重文化差异,欣赏彼此。
历史给我们的启示:面对新的丝绸之路战略,我们不能消极,而是要积极面对,同时还要促使相关国家也积极面对。这一切都依赖于平等的交流沟通,以及基于互赢的良性互动。
在中西对话环节,两位主讲嘉宾分别就“一带一路”战略中国的定位、贸易一体化、企业如何当地化等热点问题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东西方观点相映成辉,为听众呈现出多样化的思维视角。对话现场最大的亮点来自于现场听众的开放式提问和两位嘉宾之间的相互提问。提问直接犀利,回复同样坦诚求实并且视角多元,引来现场喝彩声和掌声频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