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时间:2015/12/21 16:57:18 来源:复旦研修网编 点击数:
复旦大学EMBA同学会年会干货分享
2015年12月19日,中国企业家(上海)高峰论坛暨2015复旦大学EMBA同学会年会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3楼国际厅隆重举行。本次论坛由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与第一财经联合主办,沃尔沃汽车参与品牌支持。在主旨演讲环节,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学术委员会秘书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先生发表了题为“创新未来中国新动力”的精彩演讲,展望“十三五”和“一带一路”的发展新动力,解读中国经济前景的三大判断,并强调适应创新的时代,关键在于把握供给侧管理新机遇。
“十三五”发展新动力
“十三五”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明年即将进入“十三五”,在这开局之年,我们来谈一下“十三五”究竟希望解决哪些问题。
第一个目标,全面完成小康社会的各项目标。也就是到2020年,我们的GDP比2010年翻番,城乡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番,发展方式的转变可以看到非常显著的成果。未来的五年,经济增长速度底线应该保持在6.5%左右。因此,“十三五”的目标想要实现,不但在速度和数量上,而且在质量和效益上都会有一个明显的进步。对企业家而言,提出的要求是,要从过去三十五年靠汗水驱动的增长,转变成靠智慧驱动的增长,“变革”和“创新”是我们未来五年的主题词和主旋律。
第二个目标,让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在未来的五年,市场和政府是一个硬币的两面,缺一不可。今后的土地、资本、劳动力、衍生品等市场,能不能让市场起决定性作用?这对我们下一步改革是一个巨大的考验。政府要弥补市场失灵的作用,凡是市场做不到的,政府要勇于担当责任,这对下一步政府的改革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第三个目标,引领和适应经济新常态。过去三十五年,无论取得了什么成就,都要从零点出发,在历史的新起点上,重新开始。我们曾经熟悉的经验,很可能是下一步发展的障碍。未来五年,是我们告别旧常态,转向新常态的关键。如果日子好过,是温水煮青蛙,值得警惕;如果日子不好过,说明我们正在脱胎换骨、迈向未来。明年可能是最难的一年,政府内外都在讨论,认为中国有实力,保证我们未来五年不塌方。
为了达到这些目标,“十三五”提出了“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五大发展理念。第一个“创新发展”,在座的企业家,过去三十五年都是创新的实践者,但更多的是管理和组织、商业模式的创新,今后要变革,需要转向技术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第二个“协调发展”,就是下一步的发展达到平衡、协调、可持续,包括硬实力和软实力的协调,如何培育和壮大软实力,走向全球,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第三个“绿色发展”,城镇化花了很大的努力才形成共识“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绿色将会改变我们的未来。第四个“开放发展”,“开放”有两个解读:一个是中国将深度融入世界经济,通过“一带一路”改变中国、改变亚洲、改变世界,这是中国未来总体开放战略的核心;第二个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中国下一步的开放将是双向开放。第五个“共享发展”,从让少数人先富起来,转向让每一个人都有公平参与发展的机遇,让每一个人都有公平分享发展成果的机会。
中国经济告别过去三十五年的旧常态,具体有三个表现:第一,制造代工、嵌入国际工序分工的黄金时期将终结;低成本劳力、土地、环境参与国际竞争的黄金时期将终结;第三,简单模仿、仿制和抄袭的黄金时期将终结。
在艰难转型中,中国经济正在出现新趋势线,有五个亮点。第一个亮点,全社会研究与试验经费支出占GDP比例持续上升。2010年研发强度是1.75%,2012年1.98%,2015年将超过2.10%,深圳超过4%。其中,企业研发投入贡献占到76.6%。第二个亮点,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例持续上升。2012年44.6%,2013年46.2%,2014年48.2%,2015年上半年突破51.4%,在座的企业家明白,要想转型迈向中高端,微笑曲线的左端必须向研发、设计、人才等转向,微笑曲线的右端必须向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转向,这样实体经济才能够得到更强大的支撑。第三个亮点,消费对增长的贡献持续上升。今年前三季度消费对增长贡献率达58.2%,老百姓开始从价格敏感到价值追求,中等收入群体倍增趋势正在形成。新需求变化也正在出现,过去老百姓倾向于买便宜的东西,现在老百姓在全世界买质量好的东西。因此,企业必须转向生产好东西,任重道远。第四个亮点,新型城镇化发展推动转型。目前城镇化率为55%,要达到70%,还有一个快速增长期。诺贝尔获得者斯蒂格利茨,把中国城镇化称之为“21世纪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两大事件之一”。第五个亮点,城乡、居民、区域收入差距在迅速缩小。“十三五”强调实现共同富裕,推进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缩小城乡差距,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一带一路”发展新动力
外贸还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吗?我们知道,今年外贸的情况很不好,前10个月,中国进出口贸易-8.5%,出口-2.5%,进口-15.7%,加工贸易出口从2005年的55%下降到今年的35%。虽然情况不好,但在全球范围看来,中国却是优等生,全球市场份额从去年底12.4%,上升到13%。
另一方面,外资哪些退出中国,哪些大举进入中国? 前10个月,实际利用外资同比增长8.6%。高技术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67.6亿美元,增长57.5%。高技术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75.8亿美元,增长11.6%。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外贸还是外资,都在告别旧常态,迈向新常态。
“十三五”的规划建议提出“开放发展”的理念,“开放”的重点之一,是深度融入世界经济,其核心就是“一带一路”。“一带一路”是拉动外贸和经济增长的重要机遇,其发展理念包括:一带一路建设,要探索构建“平等发展”为主题的新型合作模式;一带一路建设,要探索构建“和而不同”的新型合作理念;一带一路建设,要探索构建“共享发展”的新型合作机制。
可见,“走出去”会成为中国下一步发展的主旋律,今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规模,将超过外商对中国投资的规模。而且我们可以发现,中国“走出去”的领域包括能源、金融、高科技、工业、文创等五大重点领域。
中国成为资本净输出国家了吗?2006年以来ODI年均增长23.7%,远高于FDI的6.4%。今年1-10月,我国非金融类直接投资同比增长16.3%。截至10月底,我累计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8402亿美元。
中国需要由低到高,拓展第三方市场:发展中国家市场,主要是低端要素、低增值部门、低端顾客;新兴市场,主要是中端要素、中等增值部门、中端顾客;美日欧市场,主要是高端要素、高增值部门、高端顾客。但是,现在我们绝大部分的企业尚未具备在美国市场、欧洲市场、日本市场与全球跨国公司展开大决战的实力。我们开拓“一带一路”的新疆域,在全球跨国公司竞争最薄弱的地方,完成我们的国际化、高端化、市场化的转型。
中国经济前景的三大判断
中国经济下行是“危”还是“机”?我对中国经济有三大判断:
第一个判断,中国经济韧性大。虽然中国经济下行的压力很大,但是中国经济不会像日本经济那样塌下去二十年翻不了身,不会出现经济硬着陆,我们有手段保证中国经济不会出现断崖式的塌方,不会在新一轮世界经济调整中陷入危机。
第二个判断,中国经济潜力足。新经济部门把握先发优势,传统部门把握后发优势,靠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进而靠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慢”就是“快”,“快”就是“慢”,我们现在的所有努力,就是释放长期增长潜力。
第三个判断,中国经济回旋余地大。中国作为大国,不同地区呈现出不同的发展状态:像上海这样东部沿海地区、经济最发达的地区需要减速,中部地区高速度增长还在半路上,西部地区高速度增长还在初始阶段。大国的特征,能够对冲我们当前经济转型的风险。中国经济东方不亮西方亮,需要遵循经济规律实现科学发展,遵循自然规律实现可持续发展,遵循社会规律实现包容性发展。
因此,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必须把握供给侧管理新机遇,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推进结构性减税;减少政府直接管制和干预;促进产学研协同创新;金融为实体经济转型服务;外贸、实业与金融机构协同走出去;职业教育和培训;政府增加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用形象的比喻而言,要想让马儿跑得好,就得让马儿轻装上阵,就得把马儿放在公平的竞技场上,就得增强马儿的薄弱环节。企业的发展需要政府、全社会的支持,才能适应创新的时代,把握供给侧管理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