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时间:2015/7/31 10:17:35 来源:复旦研修网编 点击数:
【复旦EMBA︱在路上】美东游学:以最深刻的方式感受经典
复旦大学EMBA项目
在大洋彼岸的美国东部,名校云集,却都和复旦有着深厚的渊源。复旦创始人李登辉先生早年曾留学耶鲁,回国后仿效耶鲁体制在复旦创立现代大学制度,两校至今都有不少相通之处;麻省理工学院的商学院与复旦管院合作设立了国际MBA项目,在管理教育界声誉卓著;哈佛大学也曾与复旦管院联手开设高级管理人员培训课程……如今,复旦EMBA的学子得以亲身踏上这片土地,融入世界级的校园、聆听业界顶尖大师的思想,一路收获弥足珍贵的启发。
古老而现代的名校风采
在美国,我们参观、学习、感悟了三所著名大学,分别是哈佛大学、耶鲁大学、西点军校。它们有几点是共同的:
其一是大学的多元化。这体现在很多方面,其一是学生几乎来自全世界,各色人种、肤色、年龄、学习性质等都统一融入了这一个大熔炉;其二是各类个性的多元。交通方面也是五花八类,汽车、自行车、摩托车、滑板车都有。美国文化是一种同一性和多元化并存的文化,它强大的包容性,使得生活在美国社会的来自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各阶层人们能够相处在一起,同时又使得美国文化在各种文化的相互交流和碰撞中得到发展。
其二是大学的自主化。与国内高校不同的是,同为三万人以上的综合性大学,却很少有人来人往的局面。原来,这里大都是自主学习,学校只提供了很好的场所,不如国内一样大规模的同时上下课。这里的大部分学习是自主完成的,打开电脑,无线上网,学习就开始了。
其三是大学的开放性。见到大学生,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充满活力和很有激情,在路上都是谈笑风生,而且很多元化,人群中都是不同肤色的学生。学校的活动很丰富。学校的学生们自主的在校园内参展,对自己的组织进行宣传,邀请同学们参加。这样的学生毕业之后还担心他们的社交和社会参与能力吗?
(任国俊,2011秋3班,苏州安省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董事长)
在我的心中,哈佛是一个象征:世界名校,最高学府,精英聚集和成长之地。哈佛大学的盾形校徽上有两上一下的三本书的背景,镌刻着拉丁文的“真理”(veritas)一词,中国人根据其汉语发音,便戏称为“美丽充实”。但哈佛校训真正的含义是:“与柏拉图为友,与亚里士多德为友,更重要的是与真理为友”。
哈佛即使对待复旦来游学的学生,一样没有马虎,真刀实枪地上课,教授精心准备的战略整合课程,别出心裁的教学方式,哈佛的校园参观,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许这就是哈佛大学校训潜移默化传达给每一个学子的真正精神,这才是哈佛这所大学这样多年屹立不倒,而且长盛不衰的真正精神。
(钟兆星,2011秋2班,福建省凯景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美东游学的第一站是哈佛大学。金融领域的顶尖学者米希尔·德赛教授就“企业的价值创造”分享了他多年的研究心得,归纳起来就是“三个学会”:
1、学会识别行业的关键指标。关键指标是个动态的概念,在不同地区、不同时期、行业发展的不同阶段都是不一样的。
2、学会关键指标的科学解读。同一指标,可有不同解读,要强调其原则、底线和风险控制。
3、学会通过杜邦分析法推动企业绩效。企业绩效,是关键指标不同组合后的综合结果。要用心研究标杆企业的组合,找出自己企业的软肋和短板,采取有效因应对策,提升企业绩效。
美东之旅的第二站是耶鲁大学。校方和院方高度重视,与游学同学深入交流。深具积淀的文化校园,颇接地气的大师授课,清纯美妙的天籁之音,魔幻现实的哈利波特餐厅,春风化雨的美妙街景,造就了此次难忘的耶鲁之旅。
麦肯锡公司的名誉董事福斯特博士为我们上了耶鲁的第一课。主题是“管理颠覆式创新”,要点如下:
1、世界已进入快速变化的不确定年代。这一年代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之本,是颠覆式创新。颠覆式创新的核心是浴火重生(涅槃)。
2、 管理颠覆式创新,关键是不丧失控制权。在不丧失控制权的情况下,创建、营运和交易。
3、 颠覆式创新的轨迹,是激情、理智、否定。对此,领导者应有的心理基础是:尽快接受。颠覆式创新的核心流程是观察、思考、对话、分析。
4、 对颠覆式创新,从哲学角度讲,是东西方哲学的融合,追求的是动态和谐;从领导者角度来讲,就是要在对的时间,选择对的人,做对的事;从操作层面讲,是努力提高四项技能:象市场一样想、关注边缘,专注“主导设计”、“放手”不再适合公司的业务。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教授 包季鸣)
耶鲁大学图书馆
清新而丰富的城市风范
下了飞机,第一感觉就是这里的空气格外的清新,天空格外的碧蓝。好像没有任何的灰尘,就像世外桃源一样,可以清晰的看到远处的山水。走在街上,街道干净、整洁,没有乱丢垃圾的现象。这里的每个人都有很强的环境意识,每个人都有很好的环保习惯。走到每一处,我们几乎就见不到裸露的土地,到处都是大片大片的绿色,令人心旷神怡。路的两旁也不是原来想象的高楼大厦,而是绵延不断的绿色。在参观过程中,这些绿色是最让我印象深刻的。
(任国俊,2011秋3班,苏州安省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董事长)
中央公园为曼哈顿商业街植入了无穷的活力和生动的魅力,它记录和见证了美国很多重大历史事件,有绵羊草坪,有草莓地,有埃及艳后、方尖碑……可以说,中央公园对于纽约,甚至美国而言,已经不只是一座公园,而是一种美国历史的见证者和参与者。中央公园的东西两侧是世界闻名的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和美国自然博物馆,这种安排和布局使得中央公园不可争议地成为了纽约市的文化高地。
商业氛围浓厚的曼哈顿区,却永久性的修建了这座占地庞大的城市公园,充分展现了美国人在城市商业规划上的前瞻和远见。我不敢想象纽约如果没有中央公园会是什么样子,也不敢想象中央公园的修建如果不是开始于19世纪50年代,而是现在修建这样的城市公园,其成本之高和难度之大会到什么程度。
除此之外,商业城的百老汇(Broadway)也是一个经典的案例。百老汇早在1811年纽约市进行城市规划之前就已存在,周围云集了几十家剧院。在百老汇大街44街至53街的剧院称为内百老汇大街,41街和56街上的剧院则称为外百老汇。内百老汇上演的是经典的、热门的、商业化的剧目,外百老汇演出的是一些实验性的、还没有名气的、低成本的剧目。百老汇大道是美国现代歌舞艺术、美国娱乐业的代名词,每年都有几百万的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到纽约欣赏百老汇的歌舞剧。
商业城中植入文化载体,是现代商业布局的常识。但在1811年的城市规划中,先行设立众多的剧院,不能不佩服设计者的眼光和格局。他们使得众多的商业无论怎么发展和漂浮,都系在了百老汇的锚上。而随着百老汇大街的发展,百老汇已经成为了一个产业的代名词,经营收入不比周边商品贸易的产值少。这样的做法也可以给我们带来重要的启示